top of page
搜尋

生態農業的理念:水田不該變水泥,留住蘭陽溪畔的一片水鳥樂園

  • yilaneata
  • 2020年3月1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董雞(田董)曾經是鄉間田野穩定易見的鳥類,卻因為農藥使用、環境破壞等問題成為難得一見的稀有種。我們在新南村發現牠,因此開啟了水田保育之旅。

文/新南田董米

照片/新南田董米


鳥類?棲地?水田?米食?這些事情彼此有關連性嗎?

大家好!我們是來自宜蘭的新南田董米,致力於保護大面積且連續的鳥類棲息地、守護臺灣美麗的水田景致,以及生產健康又美味的安心米食。看到這裡,你腦中或許有很多疑惑:鳥類、棲地、水田、米食,這些事情彼此有關連性嗎?


有的。


臺灣 600 多種鳥類中,將近 70 % 的物種屬於遷徙性候鳥,這些候鳥年復一年地循著固定路線,在繁殖地與度冬地間往返,而宜蘭因為保留了北臺灣日漸稀少的大面積水田,成為了這些遷徙性候鳥的重要棲地。上千隻太平洋金斑鴴、高蹺鴴、黑腹濱鷸、小水鴨,俏皮可愛的小辮鴴,甚至國際保育類—黑面琵鷺,都會穩定在宜蘭水田度冬!


但是,臺灣水鳥棲地的環境正面臨迫害。


宜蘭在近年來,不再是滿滿一片的水田,雪隧通車、臺北宜蘭成為一日生活圈後,一棟棟如瘡疤般的水泥豪宅和民宿矗立,再加上農藥化肥過度使用,水鳥的家園不斷被切割,一步步走向消失。在鳥兒愈來愈少、水田風景愈來愈破碎,且農地開發不曾停止的景況裡,我們要從哪裡努力起?


在壯圍鄉的新南社區,我們看到了可能

1. 2011 年在緊鄰蘭陽溪出海口,並保留著大片連綿水田的「新南」,發現了保育類鳥類「董雞(田董)」的蹤影。

2. 驚人的農舍風氣下,新南因為容易淹水導致外地人蓋房子意願低,破壞相對少。

3. 居民純樸、賣地情況較少,我們也在這裡遇見了願意一起守護水田的貴人-官老爺、阿農伯。


官老爺是發現董雞所在田的地主,他讓我們在合法的情況下,盡情在他的田裡進行棲地營造。而阿農伯則是當我們想要擴大保育範圍,說服農民進行友善耕作時,第一位主動舉手說「我願意」的農民!如此幸運的開端,無非是艱苦保育之路上的強心針。


宜蘭在地的社區生態農業品牌誕生

於是 2014 年開始,我們與當地農民創立了新南田董米這個社區品牌,從慣行農法轉變成無農藥、無化肥耕種:插秧後需要施肥,我們就使用有機肥與米糠;田裡有雜草與秧苗競爭,我們就手工除草。更重要的是,田董米的合作農民都不會把水田變水泥,承諾讓美好環境繼續保持下去。


環境保育是長遠的眾人之事,而且離你的生活很近

我們原本也只是熱愛賞鳥的人,從無力旁觀環境破壞、到決定把頭洗下去變成生態農夫,為的只是想要臺灣還有鳥可以看;結果頭洗著洗著,就成為你眼前這一碗美味健康且友善環境的米食……。保育行動從一個簡單的想法開始,小小的念頭最後會成就什麼樣的改變,田董米希望能邀請每個重要的你一起見證!

 
 
 

Comments


地址:宜蘭縣壯圍鄉新南村霧罕路3號

電話:03-9253517

Email: yilaneata@gmail.com

© 2020 社團法人宜蘭縣生態農業發展協會

網站瀏覽人次

bottom of page